受疫情影响,2020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达到将近2000亿元,同比增长46.7%,是2015年以来的*增速。与此同时,2020年上半年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6.3万家,同比增长153%。在政策、市场及疫情的催化下,互联网医疗在2020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爆发元年。

互联网医疗市场环境和现状(融跃CMA)

互联网医疗市场主要有三大特点:政策支持明显由加强监管转为积*鼓励;智能硬件伴随着人工智能、5G、大数据技术发展在全国铺开,线上服务的质量、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用户体验实现革命性攀升;居民健康意识因新冠肺炎疫情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社会共识,便利的互联网医疗成为满足居民身心健康需求的重要选择。互联网医疗市场呈积*向上的发展态势,上下游关系呈现上游资源愈加丰富,更多的医、药、险领域资源注入;中游运营模式形成闭环,多种商业模式整合资源化为产品;下游用户需求不断增多,B端与C端市场广阔。

“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融资情况

一向被视为“慢生意”的互联网医疗,在2020年进入了快车道,巨头们纷纷加速布局,优质头部项目成为投资机构争抢对象。8月阿里健康*公开募资约100亿港元;春雨医生在9月获得过亿级人民币融资;京东健康在8月B轮融资中获得融资额约9.14亿美元,随后在12月份IPO*公开募资约35亿美元;耀方上海(1药网子公司)在8月获得约4.2亿融资额,12月Pre-IPO轮融资额约5.16亿人民币;叮当快药10月B+轮融资获得10亿人民币融资额;微脉12月C+轮获得约1亿美元融资额;微医12月获得约3.5亿融资额;丁香园在12月第五轮融资,获得融资额约5亿美元。根据相关媒体粗略统计,上述企业在2020年的募资额合计超过400亿人民币。

行业泡沫导致市场两*分化(融跃CMA)

在互联网医疗行业,由于资本过度追捧头部项目,导致行业出现了*大的泡沫。比如在一级市场,项目市值不再根据市场自动调节,项目价格只涨不跌;在二级市场,有很多公司基本面没有任何变化,PE值(即市盈率,公司股价与每股收益的比例)却翻了两三倍甚至更多。但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入医疗健康领域,用“快节奏”打法抬高估值抢夺项目,行业泡沫是否会持续扩大?未来是否可能产生结构性分化?

争抢的现象在今年下半年的市场上特别明显。从资金的供给端来看,整个二级市场的红利反应到一级市场,很多资金进入,包括政府引导基金、CVC,也有相对追逐短期利润的资金进入市场。资金需求端,过去半年有几类项目特别受追捧,一类是Pre-IPO项目,投资后短期内能看到退出路径,另一类是有创新标签的项目,这里面有真正做创新的项目,也有利用资金供给端窗口,打标签以获得更高议价的项目。长期看,泡沫会加剧两*分化,单纯把IPO作为终点去追逐融资的企业或者只是贴了创新标签就要求议价的企业,这些泡沫在整个资本市场发生调整时会平息。

有泡沫才能喝到纯正“啤酒”(融跃CMA)

虽然互联网医疗行业泡沫会导致市场两*分化,但是它能真正脱离行业泡沫而迅速发展吗?如果仅从医疗方向看,行业增长*快,肯定存在泡沫,但从整体投资行业看,从互联网教育、TMT、消费,到今年*火的半导体行业,相比起来,医疗的泡沫就不是那么严重了。

2020年之前,医疗行业整体的投资量是少的,行业估值很低,退出机会也相对较少。而在当前疫情和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医疗被当做了人们的避风港。医疗相对来说能够穿越周期,虽然本身也有一定周期,但周期相对比较平缓,波动相对较小。在这个基础上,前期投入多了,创业者多了,资本市场退出渠道多了,为医疗企业和医疗投资都打开了一条退出渠道。这里不可避免会有各类企业掺杂其中,但是从更大维度上看,资本的推动给社会带来了整体的价值提升,有了这些泡沫,才会喝到底下纯正的“啤酒”。

总体来看,互联网医疗市场当下的风头正盛,虽然有一定程度的行业泡沫,但互联网医疗市场在过去五年中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监管体系和完备的产业链结构,互联网医疗目前是一个需求与政策双轮驱动下快速增长的健康市场。

参考资料:中国企业家杂志 《互联网医疗大爆发背后:头部企业募资百亿,行业泡沫隐现,质疑声从未停止》金融界《为互联网医疗三巨头称称重:京东健康泡沫*》动脉网《2020,医疗创投的喧嚣时代》华经情报网 《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与融资情况分析,需加强行业监管》搜狐前瞻网《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政策、需求及资本多重催化发展 》元亨祥集团 《泡沫还是机遇?重迎增长的的互联网医疗市场》

免责声明

独享,不如众享

本文转载自CMA订阅号,转载目的重在分享,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