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FA备考过程中,选择官方教材(Curriculum)还是Notes(通常指Kaplan Schweser Notes),确实是个关键决策。它们并非简单的二选一,核心在于你如何进行搭配。
CFA 官方教材(Curriculum)的确全面,但它的 “缺点” 也同样明显:
篇幅冗长,重点模糊:一级教材全套 6 册,总字数超 50 万字,单本《财务报表分析》就有近 800 页,若逐字逐句研读,很容易把时间浪费在非重要考点上。
理论偏重,缺乏提炼:教材对考点的呈现更偏向 “学术阐述”,没有明确标注 “高频考点” 和 “答题逻辑”。
Notes因为“精简考点、节省时间” 成为很多考生的选择,但它的 “缺点” 也很明显:
过度压缩,漏掉关键逻辑:Notes 为了精简篇幅,会直接给出结论性内容,跳过案例背景和理论逻辑。考生只是记住了公式,遇到灵活的题目稍微一变形,就会因不懂逻辑而做错;
案例缺失,应对灵活题乏力:Notes 很少收录教材中的完整案例,而 CFA 二级、三级考试以 “案例分析题” 为主。Case题目有很多数据,考生根本不知道题目考察的是哪个考点。
一个非常推荐的策略是:两者结合
对于大多数考生,“Notes为主,官方教材为辅” 是平衡效率与深度的法则。
具体做法:用Notes作为学习主线,快速搭建知识框架。在遇到难以理解的重难点时,去查阅官方教材中对应的章节,利用其详尽的解释和案例把知识点学透。同时,官方教材的课后题质量非常高,务必认真练习。
备考建议
1.基础阶段:搭建框架
使用Notes,快速通读所有知识点,确保对所有科目有整体认识。
此阶段的目标是理解,而非死记硬背。
2.强化阶段:加深理解与刷题
用 Notes 提炼高频考点,结合官方教材案例进行深入学习。
大量做题:完成官方教材的课后题和官方题库(Learning Ecosystem)。这是检验学习成果和适应考试风格的关键。
3.冲刺阶段:复习与模考
查漏补缺:回归Notes的总结部分、自己的笔记和错题本,进行高强度记忆和复习。
模拟实战:至少完成3-5套完整的模拟题(MOCK),严格计时,找到考试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