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险管理基础(20%)

核心是理解风险的本质和管理逻辑

风险类型

1)市场风险:股票价格下跌导致投资亏损(如2022年美联储加息引发的股市震荡)。

2)信用风险:朋友借钱后赖账不还,类似企业债券违约。

3)操作风险:银行系统被黑客攻击导致客户数据泄露。

4)流动性风险:急需卖房套现却找不到买家,只能降价抛售。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ERM)

类似于家庭理财规划:既要考虑投资收益(股票/基金),也要预留应急资金(存款),还要买保险防范意外(操作风险缓释)。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从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角度出发,主要是利用均值方差分析框架对资产的预期回报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涉及到多种因素模型和相应的业绩衡量指标,

着名风险事件

1)2008年金融危机:好比用5%首付杠杆买房,房价下跌20%直接破产,说明杠杆风险。

2)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崩盘:过度依赖数学模型,忽略"黑天鹅"事件。

二、定量分析(20%)

用数学工具给风险"算账"

概率统计基础

1)正态分布:班级考试成绩大多集中在平均分附近,很高/极低分较少。

2)肥尾现象:虽然考试成绩基本正态,但偶尔会出现天才考满分(极端事件概率高于预期)。

回归分析

类似研究「喝咖啡时长」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每天多喝1杯咖啡,工作效率提升5%(系数显着),但要排除「睡眠时间」等干扰因素(控制变量)。

蒙特卡洛模拟

像玩《大富翁》游戏预测胜负:掷骰子1000次模拟不同路径,计算成为首富的概率,用于评估复杂金融产品的风险。

波动率与相关性

1)比特币和黄金价格波动对比:比特币日涨跌10%常见(高波动),黄金通常±2%(低波动)。

2)油价上涨时,新能源汽车股票往往跟涨(正相关)。

三、金融市场与产品(30%)

认识金融工具的游戏规则

衍生品核心机制

1)期货:农民在播种时约定秋收后以固定价格卖粮,避免价格波动风险。

2)期权:支付定金锁定购房价格,到期可买(看涨)可不买(看跌)。

3)互换:两家公司交换贷款利率类型(固定换浮动),类似学生之间交换午餐菜品。

4)债券:主要介绍了利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债券产品:国债和公司债

市场参与者角色

1)投行:金融市场的"婚介所",撮合投融资需求。

2)对冲基金:使用"做多A股+做空港股"策略对冲市场风险。

3)做市商:像货币兑换处,随时报出买卖价格赚取差价。

交易机制要点

1)保证金交易:用10万元押金操作100万元的股票,盈利放大10倍,亏损也可能血本无归。

2)中央清算所:类似支付宝担保交易,防止买卖双方违约。

四、估值与风险模型(30%)

给风险定价和预警

基础定价模型

债券定价:票息相当于房租,到期还本类似退租房押金,利率上涨时债券贬值(现有租金吸引力下降)。

期权定价:代表模型是BSM模型,通过股价、行权价、波动率等参数计算期权价格,类似根据降雨概率给雨伞定价。

市场风险模型

VaR(风险价值):用历史数据预测,未来1天有95%概率损失不超过100万。

压力测试:模拟"新冠疫情重演"对银行坏账率的影响。

回测检验:用过去5年数据验证VaR模型是否准确,类似考试前做历年真题检测复习效果。

信用风险模型

PD(违约概率):根据企业财务报表、行业状况等,估算其1年内破产的可能性。

信用评级迁移:类似学生成绩波动,AAA级企业可能降级为AA,导致债券价格下跌。

考试重点关联性分析

定量分析为后续建模提供数学工具,例如用蒙特卡洛模拟计算衍生品风险。

金融市场知识是理解风险来源的基础,比如2008年危机中的CDO产品。

风险模型直接对应实际工作场景,如银行用VaR控制交易头寸。

近年考试更强调实务应用,常出现"根据某情景选择合适对冲工具"类题目。

建议学习时多用类比法(如把久期理解为债券的"价格敏感度温度计"),并关注《巴塞尔协议》对银行业的监管要求。掌握这些核心逻辑后,再通过做题深化细节理解,备考效率会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