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金融科技与低碳经济的融合,在实践过程中还有哪些挑战?


一是仍需形成对绿色识别与认定方面的统一标准,包括当前*难度的——国内外不同市场的标准统一。


二是亟需建立一套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对碳排放量、碳排放轨迹、以及与之挂钩的金融支持的数据进行梳理与整合。


三是支持绿色金融科技的监管沙盒,明确风险控制范围,鼓励相关机构对绿色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


 问   下一步在推进“双碳”目标、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渣打有哪些策略?

我们全球研究团队的*报告显示,为达成碳中和目标,2060 年前中国在脱碳进程中需要进行高达人民币 127万亿-192 万亿元的投资,相当于平均每年投资人民币 3.2万亿-4.8 万亿元。我们看到道长且阻,我们更相信行则将至。目前,渣打已制定三大主要策略:

1)加速发展可持续金融:我们明确了开展可持续金融服务的5大战略支柱:大力支持清洁能源行业、优化升级传统行业、协助高碳行业脱碳转型、丰富可持续金融产品种类并拓展风控能力、以及打造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联盟。

为实现净零排放转型(如新能源)和为物理层面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提供金融支持,我们将持续开发丰富的可持续金融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绿色存款、绿色债券、可持续债券、可持续存款等。

比如说,在2019年底,我们就为一家知名跨国企业发放了一笔贷款,这笔贷款的利率与该企业降低碳排放密度的进展挂钩。今年初,我们推出了《低碳转型融资计划》,为全球八个主要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提供支持,并把碳排放强度指标或者能效指标作为贷款的关键绩效指标之一。同时,我们也积*开发新产品以便有效支持绿色减排行业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我们为一家太阳能领域的新兴企业,基于一项重要原材料的全球产量、行业用量数据分析等,*定制了相应的商品套保方案,从而帮助该企业及时有效地进行了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

2)减少我行直接运营或融资项目的碳排放:与《巴黎协定》设定的全球变暖目标一致。截止到2020年底,渣打银行自身运营的碳足迹已经减少37%。渣打集团*在2030年实现自身营运的碳中和,在2050年实现所有融资项目的碳中和。

我们在 2021 年可持续发展愿景中*:计划于 2021 年内确定具体的定义、方法论、制定时间表和相关目标,以确保我们在 2050 年实现由渣打提供融资项目的排放达到“净零”的战略*。

3)管理气候变化带来的财务风险:加强我们的能力,使我们能够系统性地辨别和评估气候风险,并把气候风险纳入我们的日常的风险管理实践。比如,我行正大力投资于气候风险管理工具,并与多家机构进行合作,包括Snowdrop Solutions,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 2 Degrees Investing Initiative (2DII) 和 the Transition Pathway Initiative (TPI),从而将合适、有效的工具逐步应用于我们现有的风险管理模型,并能够为我行提供更加定量的气候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