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考前一个月冲刺计划需以高效提分、精准突破、查漏补缺为核心,结合各科目特点制定针对性策略。以下为分阶段、分科目的详细方案,帮助大家最大化利用最后一个多月的时间:
一、冲刺阶段整体原则
1.时间分配:按科目难度和自身掌握程度分配时间(如会计、审计、财管占比高,税法、经济法、战略占比低)。
2.真题为王:近5年真题至少刷2遍,分析命题规律和易错点。
3.错题复盘:建立错题本,标注错误原因(知识点漏洞/计算失误/审题偏差)。
二、分科目冲刺策略
1.聚焦高频考点(第1-10天)
会计:主攻长投(15分)、金融工具(10分)、合并报表(16分)及所得税(6分),战略性舍弃公允价值计量等低频考点。
税法:重点突破增值税(15-25分)、企业所得税(15-25分)、个税(8-15分)和消费税(8-15分)。
审计/财管:按真题分布锁定风险评估、合并抵消分录、财务报表分析与资本预算。
2.主观题强化+跨科整合(第11-20天)
会计:按“分录+计算步骤”格式练习合并报表大题,套用模板提速。
审计:用关键词(如“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组织简答语言。
财管:整理公式表(如NPV、WACC),避免机考计算失误。
跨科目关联复习:打通会计与税法(所得税差异)、审计与战略(内控流程),提升综合题得分。
3.全真模考+状态调整(第21-30天)
机考模拟实战:每周3次全真模考(用官方系统),严格限时(会计3小时/经济法2小时),熟悉公式输入、表格粘贴等操作。
错题与记忆强化:反复刷错题本,重点记忆税率、法条、战略模型(如SWOT、PEST)。
作息与心态管理:按考试时间安排学习,避免焦虑,每天留出30分钟运动或放松,保持大脑活跃度,考前一周调整生物钟。
考前3天停止新题,专注错题本与核心笔记回顾;调整心态,60分是“通关线”而非满分线,聚焦中高频考点即可冲刺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