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融跃教育
2021-10-28 09:32:34
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经济循环的原动力,内循环的原动力。中国过去几十年以外循环为主,大量的发展是靠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把关键技术立足在国际市场的配置上。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国内科研开发方面在三个环节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科研创新首先是原始创新0—1的源头发明创新,无中生有的创新。在这一块上,中国过去二三十年存在的问题是投资力度不够。中国现在每年的研发费世界第二,总量不小,但是我们的研发费中只有5—6%投资在0—1的创新方面。世界发达国家,每年研发费的20%投资在0—1的源头创新上,重大发明创新的项目上。所以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源头创新方面力度不够,今后10—15年应该力争使我们的研发创新投入占比赶上世界*的水平,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在研发成果的转化上,我们转化力度不够,0—1发明以后,好不容易发明了,能够孵化出产品这一块,1—100的转化上我们转化度不够。目前中国的转化度大体上是发明量的10%,世界大体上人类发明成果的40%转化为生产力,中国目前10%的转化度在世界范围偏低。中央已经反复提出强调要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要向德国的弗朗恩霍夫研究所学习。弗朗恩霍夫研究所是一个发明创造转化为生产力的中介机构, 里边的工作人员都是专业从事科研成果转化的经济人,通过他们的专业中介,让能转化的人和能发明的人结合在一起。
第三,好不容易1—100成了产品,怎么样把这些产品大规模生成形成独角兽,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那么,这方面我们缺少资本市场的支持,缺少金融力量的支持,在这个意义上,各种私募基金、公募基金、资本市场科创板怎么来推进帮助这些产业形成独角兽,形成重要的产业,也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事。
所以在这三块如果联手努力使中国的科研创新,围绕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围绕国民经济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老百姓生命健康,形成我们自立自强的科研创新体系,也将是中国十四五到2035年重要的一个方面。
过去40年,中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努力地发展,使得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党中央在十四五2035年期间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战略,就是在努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追求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理想,是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共同富裕,我们一定要清楚它是一个分阶段实现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概念,不能犯急性子的毛病。它是一个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两件事共同配合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做大蛋糕是*性的,分好蛋糕是第二性的,如果只有分好蛋糕没有做大蛋糕,*后会越做越小,这也是违反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的。共同富裕是有差别的富裕,不是一刀切的平均的富裕。共同富裕讲的是要缩小三大差别,不是说消灭三大差别,是要让过大的区域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缩小到社会可以容忍,大家可以接受的状态。
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三次分配来实现共同富裕。一次分配讲效率,兼顾公平,二次分配讲公平,兼顾效率,三次分配讲道义,讲风格,讲自愿,不能靠强迫捐款。这三次分配在本质上讲,一次分配是基础,二次分配是关键,三次分配是辅助。在分配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看到中央提出的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让全体民众努力工作,各得其所,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我们一定要完整的理解共同富裕。
总之,当我们把一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的问题放在高质量国民经济发展的结构之中,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安排之中,形成一个合理的体系的时候,那么中国整个国家的共同富裕,就能够实现。*终到2035年中国可能实现4亿中等收入人群翻番,6亿低收入人群减半,*终使整个中国内循环的空间,消费的动力潜力有巨大提升。
以上就是我要讲的5个战略方面的新的路径。
我相信在5个战略的推动下,中国2035年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2035年,中国的人均GDP将达到25000美元以上,中国GDP总量会达到30多万亿美元。中国将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高收入人群。全世界高收入人群现在是11亿人,中国一进入就变成25亿人,而14亿人是相对共同富裕的而不是两*分化的14亿人。中国在世界的引领作用和影响力都会得到巨大提高。中国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将*大的提升,而世界各国与中国的凝聚力和谐的共处的状态也将会得到*大改善。
声明:本文章为学习相关信息展示文章,非课程及服务广告文章,产品及服务详情可咨询网站客服微信。
文章转载须注明来源,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