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早期规划,数字人民币进展快速,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数字人民币落地将进一步扩大金融普惠性和包容性,同时,人民币借助数字化手段也更易于突破物理和地域界限,从而提高人民币的易获取性,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随着数字人民币影响力增强,穿透力扩大,也必然面临国内外各种挑战和制约。
❏数字人民币的市场、技术和体制约束
数字人民币已取得了积*进展,正式走进公众生活指日可待,但仍然可能存在体制、技术和市场等诸多制约因素。
其一,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可能会冲击现行金融利益格局。尽管数字人民币在制度和技术设计上采取折衷式的“双层”运营架构体系,以力图兼顾商业银行等现行金融体系利益攸关方,避免造成重大利益格局调整。但是,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在短期内无疑会对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等带来严重挑战。例如,数字人民币可能会诱导居民“存款搬家”,削弱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直接损害商业银行存贷业务利益;又如,数字人民币可控性、匿名性可能在技术上进一步制约第三方支付机构采集客户交易数据能力和渠道,从而损害他们包括采集数据在内的既有利益。为此,要*数字人民币顺利发行,需要做好与当前各利益攸关方的沟通与协调。
其二,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增加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复杂性。理论上,数字人民币在技术上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率,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的经济能力。但是,数字人民币也可能放大货币政策偏差,增加货币政策调控的复杂性和敏感性,甚至会对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例如,利用数字人民币作为宏观政策调控工具,提高了金融市场政策敏感性,加速货币和金融资产流动。一方面会提高货币政策的调控效率,同时,也可能降低商业银行存款规模的稳定性,甚至恶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提高负债成本。为此,需要在政策和制度上科学评估,谨慎决策,在详尽、可靠的压力测试和仿真评估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预案。
其三,数字人民币扩大了金融监管边界,提高了金融监管难度。诚然,相较于实物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数字人民币在技术上可以突破人民币货币主权边界,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在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维护金融安全和有效金融监管的难度,增加了人民币国际协调复杂性。例如,数字人民币提高了人民币作为私人数字货币的锚定货币机会和实力,客观上有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同时,也使国际金融风险向国内传染的概率增加,进而诱发市场不可预知的监管套利行为,提高金融监管难度。又如,数字人民币可能会突破当前外汇管理方面的政策和限制,有助于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但也增加了汇率风险和外汇管理方面的难度。有鉴于此,监管机构在坚持审慎原则的前提下,可推行适度灵活的数字货币监管政策,通过监管科技和数字化监管等创新手段,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数字货币监管体系。
其四,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增加了金融系统的技术风险。数字人民币在技术上采取竞争性的动态演进策略,有利于数字人民币在发展过程中及时吸收和采纳*成果,*数字人民币的技术*性,但也增加了数字人民币技术兼容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毕竟,数字货币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技术和应用标准远未统一。近年来,与数字货币和数字金融相关的金融科技迅猛发展,但许多技术在理论层面尚不成熟,实践层面也未得到大规模应用实证,技术风险难以评估和判定,这也是数字人民币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