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考生在报名之后便面临着如何备考这一抉择,即究竟是选择自学还是报班。对此问题,融跃小编认为不可一概而论,而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存在一个较为简单的判别方式,若备考时间充裕,能够获取可靠且准确的资源,有人予以答疑解惑,自身具备自制力,且拥有金融行业基础,那么自行学习或许效率更高且效果更佳。
然而,需要清楚是哪种自学模式。
其一,仅靠自身钻研教材而不观看课程。这是最不被推荐的方式,因其学习方式既耗时又成效不好。
其二,购买盗版网盘课程进行学习,刷官方免费题库,并加入交流群组队以寻求答疑。此举并非完全不可行,这是不少追求经济实惠的考生的备考思路,但存在前提条件。具体前提如下:
1. 具备足够长的备考时间。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考生要承担如下潜在风险:网盘课程可能中途停止提供。市面上近乎所有的网盘资源,基本属于一锤子买卖,极难寻得售后保障,对方既能以低廉价格与你交易,也能与他人进行,若出了什么问题,对方将你拉黑便了事,丝毫不影响他们赚钱。此外,加入七八个交流群也可能犹如鸡肋。水群闲聊、发布广告暂且不论,如果发出题目求助,运气好时或有好心人解答一二,运气不佳则可能被嘲笑“这都不会”,既影响心情,又未能解惑,还白白浪费时间。
2. 拥有足够的基础。基础这一概念较难衡量,但作为一项全英文的金融证书考试,对于英语好、本专业或有相关工作经验的考生而言,会更易上手。那么非专业人士就不推荐自学吗?并非如此,只要满足上述第一条要求即可。
3. 具备足够的自制力。自学需自行制定并调整计划,督促自己依计划逐步推进。CFA 的报名费用可能会鞭策你继续学习,即便实在无时间(或不想)学习,亦可购买延期的后悔药(需注意仅有一次机会),故而相较于其他财会类证书考试居高不下的弃考率,考生们还是会参加考试的,只是实际投入的有效学习时间难以确定。
对于多数选择报班的考生,除却零基础无经验、节省时间、有督促学习、有服务等缘由,亦有不少人是为求心安而报班,暂且不谈这些,来谈谈哪些人不适合报班。
其一,犹豫不决者。随着机构的宣传,关于 CFA 有无用处的讨论帖日益增多,在捧高 CPA 而贬低 CFA 的“正确”论调之下,想考却又不确定是否应考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有的在申请到奖学金后仍不确定是否应考(需知申请到奖学金后报名费用可降低 7-8 千)。此类人群建议先寻找试听课,获取一些免费的引流资料和模拟题进行查看,基本自身便会劝退。报名费用、英语水平、三个等级等等,每一关皆是门槛。
正所谓“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若你需要 CPA,便坚定地去考取;若你需要 CFA,便坚定地去考取。摇摆不定、犹豫不决的人,谨慎报课。
其二,认为花钱即等于学习的人。不同人对于知识付费的理解和认知不同,心理账户各异,有人认为自己已花费如此多的报名费用,还是报班进行系统学习以争取一次性通过为好,有人则认为自己已花费如此多的报名费用,还是在某宝购买以节省费用为好。
这两种心态皆无过错。然而考试最终需亲自上场答题,学习才是根本,你所付出的时间和费用皆是为这件事增加成本,人人皆想以最低成本撬动最大利益,但不得不承认,省下的钱往往会以另一种形式花费出去。
报课并非保障,只是降低你独自面对的风险,避免微决策(如找人答疑、寻找*资料、搜集信息)消耗你宝贵的时间精力,若实在相信花费大笔金钱即可通过考试的人,谨慎报课。
那么究竟应如何权衡“自学”与“报班”?
每个人的情况各异,要客观认识自己,理智对待考试,适合自己的才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