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嘀嗒出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国内共享出行领域*股可能即将诞生。相比行业巨头和其他有车企背景的平台,嘀嗒业务更集中于顺风车和网约出租车,并靠这两项业务成功变现。

错位竞争策略是企业避开竞争对手市场优势,以己之长击彼之短,确立相对优势竞争地位的一种竞争策略。企业目标市场竞争中,错位竞争策略完全符合产品流向的规律性。嘀嗒出行快速IPO的经验表明,错位竞争策略用得恰当,不仅可以“顺推”得势,而且可以“逆转”取势,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错位竞争弯道超车

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前身为专注私人小客车合乘、车主和乘客顺路搭乘的嘀嗒拼车。2018年品牌升级为嘀嗒出行,成为一个兼具出租车、顺风车,且活跃用户量排名行业第二的移动出行平台。

2014年1月北京推出《北京市小客车合乘指导意见》,从政策层面给顺风车的合规合法经营提供一定*。嘀嗒出行了解到了这一政策并看到了顺风车带来的社会效益,从政策、社会需求、市场竞争等各个层面进行考量,*终确定了经营顺风车的思路。顺风车行业既不增加额外上路车辆,也不增加道路拥堵,合规合法,并且当时市场上没有大玩家在顺风车上下功夫。

嘀嗒从2014年开始切入出行领域,滴滴、快的此时激战正酣,网约车赛道拥挤,嘀嗒选择主攻顺风车,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避开竞争的考虑。相比同行业其它企业,嘀嗒先一步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嘀嗒专注顺风车市场,并与对手拉开了差距,跑通盈利模式,可以说是做到了“闷声发财”。

单项业务撑起利润

在投资市场普遍持有的“投资重在投人”策略下,跨国集团高管出身的CEO宋中杰以及嘀嗒团队具有一定优势。嘀嗒靠团队此前积累的经验,在顺风车业务上稳步发展,后来实现盈利也主要是依靠顺风车业务。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嘀嗒选择主攻顺风车,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避开竞争的考虑。

顺风车模式下,平台不承担拥车费用,且无必要向车主、乘客提供大额补贴,这是嘀嗒能先一步实现盈利的基础。随着业务的成熟,2019年嘀嗒顺风车业务毛利率高达83.1%。目前,嘀嗒收入组成中,顺风车收入占绝大比例,2019年占比达到91.9%,2020上半年占比达到87.8%。

招股书显示,2019年嘀嗒平台交易总额(GTV)为110亿元人民币。其中顺风车85亿元,同比增长347.4%。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嘀嗒顺风车搭乘订单分别为2360万份、4820万份和1.79亿份,2018年和2019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04.2%和270.5%,2019一年时间增长上亿份订单。在其6周年之际,嘀嗒曾对外披露,顺风车应答率峰值已过70%。

通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嘀嗒顺风车也在不断成长,如今嘀嗒顺风车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之一,而目前嘀嗒顺风车占据了整个顺风车市场近7成的份额,用户量的增长也是一个核心因素。可以说,顺风车支撑起了嘀嗒整体的营收及盈利。

安全合规仍面临挑战

目前,嘀嗒在顺风车市场已经坐上头把交椅,但相比网约车,顺风车的天花板低了不少。此外,在顺风车赛道上,有行业巨头卷土重来,也有其他企业强势杀入,嘀嗒并非高枕无忧。

在业内人士看来,较多的公司进入顺风车行业,一方面是为了发展盈利,另一方面是为了引流,平台有用户和流量,甚至有支付入口,保持用户的联系来吸引用户体验平台提供的其他产品,同时对于用户来说移动支付端也比较方便。

除了竞争与博弈,安全始终是悬于顺风车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行业内企业目前都拥有更强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机制,然而,“人”依旧是所有商业场景中*不好控制的因素。一旦再有恶性事件出现,整个顺风车市场都将面临来自舆论和政策的影响。对于营收几乎依赖于顺风车业务的嘀嗒来说,这仍然是未来*不可控的风险因素之一。

嘀嗒的出租车新业务也是分散风险的方式,但这一部分业务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成长期,也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就现在的嘀嗒而言,在“做一笔大生意”和“做一笔赚钱的生意”之间,嘀嗒显然选择了后者。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善于运用错位竞争是取得“商战”胜利的一大利器,企业须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廉我转”的策略,这将会帮助企业站稳脚跟,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这也是企业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优势的稳妥之策。

参考资料

十亿消费者《上市这条路,嘀嗒凭啥比滴滴跑更快?》

资本侦探《闷声发财、错位竞争:嘀嗒出行要先去敲钟了》

中国科技新闻网《号称顺风车*的嘀嗒出行赴港上市 安全、合规仍面临挑战》

免责声明

独享,不如众享

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于本公众号无法鉴别所有转载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着作权人发现本公众号转载了其拥有着作权的作品时,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公众号将予以处理。